“名校独大”需调节“大手”抚平
www.fjnet.cn?2013-03-12 10:54? 徐大发?来源:光明网 我来说两句
“我国大多数县区的校际差异比发达国家还要大,相当一部分乡镇和农村学生成绩达标率不到40%。”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两会上的发言,引起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共鸣。(3月11日 新华网) 首先,我们要明白“名校独大”“独”在何处?为何名校会“独大”?很明显“名校”之“独”是凭借了它的优质教育资源“发家”的。一是吸引了良师,一些本地的好老师都被吸引过去了。二是软硬件配套雄厚,国家政府舍得投资,多年的积累造成名校越来越“富”。三是收费高。有择校费,有门槛费,有调节费,还有一些有条件的“赞助费”。四是吸引了优质生源。因为有了相对较高的升学率,也就有了竞争的优势,只要能顺利升学,收费再高家长也愿意出。 再就是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显示教育政绩,有意集中培植本地的“名校”,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了倾斜。只要名校升学率好,尖子生多,就能“一俊遮百丑”,给本地教育政绩赚足面子。 “名校独大”现象很明显不正常,无形之下造成了各区域间的教育不平衡,既违反了国家均衡教育的政策,也使得老百姓的负担加重以及产生了不满情绪。譬如有关系的,有钱的人家会想方设法进入名校读书,没有关系的贫穷的学生就不能顺利进入,寒门子弟升学机会不断减少。一些家长放弃工作进城陪读,也加大了家庭负担。 近年来,国家政府几次三番强调要均衡城乡教育资源。但事实情形是学校“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教育的地区差异被人为拉大。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县区的乡镇和农村学生成绩达标率在40%以下,甚至低于20%。如果不及时遏制“名校独大”现象,义务教育就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名校”独大现象还需要政府之手进行干预调节,不能任其自由“市场化”发展。一是要加大薄弱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而且在评职称、地区补贴方面实行政策性补贴,让薄弱学校教师总收入不亚于名校教师。二是要建立新的教育政绩考评机制,以各校均衡发展差异为主要参数。三是可以考虑名校和薄弱学校捆绑发展,成立名校共同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一起纳入发展考评体系。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2]“名校独大”呼唤更精细的教育投入
- [ 03-11]“地域公平”要考虑到名校录取率
- [ 12-18]不必对“非名校就业歧视”过于焦虑
- [ 12-14]谁让名校校长成为“玉皇大帝”?
- [ 11-22]名校“特大班”亟需松绑
- [ 10-16]名校集团化办学不能看上去很美
- [ 08-07]上名校“花8万拼同学”,错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