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朴素的年味
www.fjnet.cn?2013-02-06 10:20? 刘文嘉?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段吐槽过节的视频这两天被频繁转发。短片中那句对“过场”般过节的概括——“吃速冻水饺、穿淘宝新衣、钱包变红包、群发短信大拜年、3天要相8次亲”,让人们不胜唏嘘,也深有同感。 我们深深怀念的、那种有“年味”的春节,其实并非指一个简单的时间点,而是一系列连贯的、有着绵密滋味的文化活动。民谣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这个看似细节化、市井化的“过年”过程,内中隐藏着对生活本身的虔敬和专注,隐藏着一种清火祛躁、返璞归真的力量。 说现在的春节缺乏年味,也是在说今天的生活缺乏这种细腻与质朴的感觉。流水线生产的食品,肯定不会像手工烘焙的那样饱含感情;而在平面化生活的时代,每个家庭都很难有自身独特的质感。哪怕是春节,你也和你的邻居一样,喝同一款饮料、看同一档节目、谈论雷同的话题,话题或是房贷车贷、或是升学升迁、或是找工作相亲,语气和平时一样焦虑,压力和平时一样“山大”。老人们刚要举杯叮嘱几句,就发现儿孙辈不是在发短信就是在刷微博,只能讪讪作罢。这个心境之下,即使贴了窗花春联、放了烟花鞭炮,年的味道还是那么遥远。 中国人那么在意这个节日,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春节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故乡”。亲友相聚、阖家团圆的过程,其实也是每个人回归这个精神故乡的过程。而故乡的意义,就是要告诉一个人,你从何处来,有怎样的力量,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都适宜在此时自我梳理和展望,岁月更始会助我们撇去虚名浮利的泡沫,伦理亲情会让我们更清楚生活真正的价值所在。窃以为,这是春节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而所谓“过出年味”,就是守护这个价值以避免其式微。 鞭炮的气味和饺子的香气,都是我们概念中的“年味”。但重要的不在于这两个物件,而在于几代人团圆的快乐和全家共同和面、擀皮、包馅的幸福,以及这个过程中专注当下、静若安好的心境。如果想过一个真正的年,试着提醒自己减少应酬寒暄、放下电子产品、调小电视音量,暂别日常的焦虑和郁闷,真正和家人平静悠闲地团圆守岁、围炉夜话。也许这样过年,不仅能找回些春节的味道,也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更好的活法。 至少今年试一试,在找回年味的同时,也找回生活该有的味道。(刘文嘉)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04]安全的食品才能嚼出年味
- [ 02-01]听听“长辈式”的年味问候又如何
- [ 01-31]无论年味怎样,亲情没有变淡
- [ 01-21]没有烟花爆竹的年味更清新
- [ 01-18]让年夜饭回归“年味”
- [ 02-23]是年味太淡还是我们对过去太留恋
- [ 02-12]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
- [ 02-12]年味“淡”了还是过年的方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