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www.fjnet.cn?2012-09-16 23:16? 郭喜林?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制假售假长出不穷,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政府的利器机关打击不力。制造假冒伪略商品和食品之外,还有专门从事制作假证书、假证件的,而且可以让不法分子发家致富。进而让社会失去了许多公平正义,这对人们在社会上参与公平竞争形成了障碍与阻力。更重要的是,造假行为一旦获得成功,还会使政府的形象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对制假售假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据华西都市报9月15日报道,成都破获重大印章伪造案,10几分钟造一枚,出厂价40元,卖给购买者则高达数百元。几个大箱子和十几个塑料袋里全是伪造的公章,两个大书架和箱子里堆满各种假证。印章被伪造的单位,大到省厅级政府单位,小到社区机构,包括法院、大学的印章都在被伪造之列。可见,其危害之大,简直让人们不敢想象,问题会有这么严重。假印章,竟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他的泛滥会给我们的社会制造多少不公平,会给我们的社会制造多少的不正义,它的泛滥会给社会造成多么大的后果。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制假售假之所以生意越做越红火,是因为它存在着潜在的市场需求。然而,这个不正当的市场需求却是因为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双方是互为利用的关系。因此,也给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才能既治标又治本?笔者认为,目前制假售假已经区域公开化和社会化,他们的隐蔽性只在于制造环节,在售的环节上却存在着大肆张扬的状态。在许多公共场所,以及马路上,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假证贩子的蛛丝马迹,他们留下的联系电话,我们的转正机关为什么不能作为侦破的破口?是没有一个公安民警在公共场所发现吗?不是。关键是没有责任心所致。如果我们的公、检、法、司工作人员人人都有强烈的责任感,人人都能发现线索采取反制措施,我们不相信制假售假竟敢公然在公共场所大作广告,广而告之。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被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所困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制假售假公然向司法挑衅?为什么制假售假会成为某些人发家致富的产业?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证件和证书的使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说明我们的执法部门肆意懒政的行为比比皆是;说明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存在着诸多缺陷;说明我们的的社会距离真正的公平正义还有很长的路游走;说明我们的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更需要我们的执法机关依法对制假和售假的违法犯罪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更需要我们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同时,对于使用假证书、假证件的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加大经济处罚力度。  

  据新闻报道,今年8月4日,当民警冲进成都高新区一间出租屋内时,都吃了一惊:“屋里面堆着房产证、结婚证、离婚证、记者证、身份证、国土证等数不清的证件,还有数千枚假公章。” 后经统计,在这个100平方米左右的出租屋内,堆放着8000多枚假印章成品,和大量未来得及出手的假证件。这也是近年来成都破获的最大一起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案。在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后,假证团伙背后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利益链条也浮出了水面。华西都市报记者从高新区检察院获悉,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批捕。8000多枚假印章,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是一个惊人的监管漏洞。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对于出租屋的监管如此放松?负责区域内社会治安的民警每天到底都在干些什么?为什么能让制假售假者安全地隐藏这么长久?在成都警方获得重大破案成绩的背后,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这一连串的问题。难道不值得警方思考吗?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是如何捍卫公平正义,却是个很大的社会课题。笔者希望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不要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不能只顾自己只顾自己的门前雪,不顾他人房子的瓦上霜,应当携起手来,团结互助,共同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和义务,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在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上行政不作为,甚至于几近偷懒。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澳门黄金城_澳门黄金城赌城-官网@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