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授打架”拷问“职称福利化”
www.fjnet.cn?2012-05-02 15:20?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武汉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对该院的一名教授大打出手。据被打教授的学生及学校多名老师介绍,打人原因是“没能评上教授职称”,而被打的教授正是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据2012年5月1日《新文化报》)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作为一名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动手打人,与情与理与法哪点都说不通,也必须有个明确说法。至于“教授打架”到底错在哪里?有评论认为是师德问题,并由此断定:“在这里,我们教授的‘道德领袖’风范却化为乌有。”武汉大学现有正副教授2400余人,姑且不论仅凭陈少林副教授这一起打架事件能否推得出来这样的结论,就这种“道德洁癖”思维本身而言,也是值得怀疑的。 “教授打架”事件固然与师德相关,但师德决不能成为此次打架事件原因的全部,甚至根本就不是主要原因。马克思曾经指出,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为之奋斗的人群。在个人利益面前,道德有时是苍白的。这里,请大家注意这样一个细节:陈少林副教授在公开场合声称:“要对评委会的人一个个地收拾,从林老师开始”。显然,这起打人事件不是“一时冲动”的孤立个案。被打老师只是陈少林准备“收拾”计划之内的人,而并非专门指向她一个人。之所以先去打她,这很可能就是一种战术上的安排。 可见,这起“教授打架”事件,一定有着复杂的背景与原因,不能仅凭简单的新闻报道素材进行盲目判断。对于“教授打架”到底错在哪里的探求,也必须放在国家职称评定腐败这个环境中来考量,而不是仅就打架本身就事论事,否则就找不准陈少林“怒火冲天”的缘由,难免坠入“道德瑕疵”的泥潭。 前不久,在复旦校园乃至全国高校震动一时的教授实名举报复旦大学职称评审存在人事腐败的事件,为我们客观认识武汉大学“教授打架”事件提供了佐料,也拓展了新视野。3月上旬,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云在某知名论坛以及微博上,实名公开了“复旦大学职称评审中一起严重的‘人事腐败’案真相:国关学院主要领导连续三年串谋造假,校方不查真相反而提拔林尚立担任副校长”的详细过程。结果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针对高校人事和职称评审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引发了网友一场激烈讨论,众多网友通过跟帖发表意见,成为热门话题。人们哀叹:“太腐败了,到处都走关系。” 确实,我国现行的各类职称等级都直接与位子、票子、车子、房子等个人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凭借自己的成果谋求一个“教授”或“研究员”职称的想法,成为许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我记得清华大学的两位教授曾经炮轰科技部门,披露申请科研课题和科研经费得开后门,当时科技部竟然死不认账,其实这种丑行在圈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据内部人士透露,教师晋升职称的道路不仅非常“曲折”,更主要的是首先得出卖自己的人格。其捷径是,首先要找关系开后门申报一个课题,然后花钱打通关节谋筹划成一个“成果”,接着买通评委方能如愿。为了职称处处都要卑躬屈膝,也真难为了誓言“不为五斗高粱折弯腰”的教书先生们。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30]评职称不拼论文,不妨学学复旦
- [ 03-29]复旦“评职称看代表作”值得期待
- [ 10-11]“鸳鸯刊”不过是职称乱象的“奇花异草”
- [ 02-01]教师职称 叫我如何爱上你
- [ 09-10]职称论文,到底谁骗谁
- [ 02-26]学生就业与导师评职称挂钩可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