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美国华盛顿州前州长、联邦政府前商务部长骆家辉,从美国西雅图抵达北京,正式开始他的驻华大使任期。但这位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部级高官”,履新之旅却显得十分“低调”,没有大量随从、没有警卫,背上一个包、手拎一个包,全家人都没闲着。(8月14日《新京报》)
作为美国首位华裔大使,骆家辉在“敏感时刻”上任,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与人们猜测骆大使履新的“三把火”相比,其抵京赴任的“三细节”似乎更吸引媒体和舆论的兴趣。自拎行李,没有警卫,不坐专车,以至于同航班的数十位乘客均表示,12个小时的飞行途中没有特别注意到骆家辉及其家人,“看起来跟普通家庭出游没两样”。机场目击者更是嘀咕道:“这像一个大使吗?”
按照我们的通常思维,大使是堂堂部级高官,尤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派驻中国的大使,怎么也得有点“派”。然而,骆家辉的样子,实在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高官画像,更像是一个普通华人带着家人度假归来。这份低调却并非作秀,作为在华盛顿州长大的中国移民的孩子,骆家辉深谙美国政治文化,没有官架子已然成为渗入骨髓的自律意识。在西雅图机场咖啡馆使用优惠劵被拒时,他没有拿出前华盛顿州州长的派头,更没有放言“我是……”,而只是微笑着把它收回,并拿出信用卡交费;在长达12个小时的漫长飞行中,骆家辉一家人在飞机上表现得非常低调、与普通旅客无异,大多数时间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吃与大家一样的航空配餐。
自拎行李的骆家辉好似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官场生态某些畸形。此前,有网友在网上晒过一组领导出行随从打伞的图片,从副部长、市长到县委书记均概莫能外,就连“中国最年轻市长”周森锋也未能幸免“打伞文化”的熏陶。雨中必有人为其打伞,下车必有人为其开门,抽烟必有人为其点火……这些官员,先不说其为官是否清廉,政绩是否突出,单是这些做派,就足以给百姓心头添堵。更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举手之劳的事情都要他人代劳,本职工作的繁琐又怎能相信其事必躬亲?
塑造一个正面积极有亲和力的公众形象,是当下每位官员都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公众形象即公众印象,往往取决于官员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呈现出来的一言一行。拎不拎行李,打不打伞,看似一个细节,却关乎公众对官员的形象认知。细节做好了,就能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做得不好,很可能就会伤害到群众的感情。芬兰拉毕省行政管理署高级主管斯托夫·科特在乘坐公交车上班时,因读报而没有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站在身边,待他下车时才发现,便向老人解释并为自己没有让座而致歉。不料有人用手机拍下这段影像,并在电视台播放了。尽管斯托夫·科特当晚就在电视上说明情况并请求公众谅解,但还是被“千夫所指”而于第三天不得不向省府递交了辞职书。这份严于律己的意识,恰恰是我们的不少领导干部所缺失的。
诚然,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是美国利益的代表,但政治文化交流是没有国界的。在期待首位华裔驻华大使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某些官员是不是也应该从这位黑眼睛、黄皮肤的同胞自拎行李上读懂些什么呢?
- 2011-03-11大陆中国人为何对骆家辉履新表现平静
- 2009-05-04华裔骆家辉只不过是奥巴马的花瓶
- 2009-03-28骆家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