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话题 > 正文
谁的素质有待提高
www.fjnet.cn?2011-06-14 00:00? 单志强?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广东东莞市物价局就水价上调一事,提前1个月发布公告征集自愿报名参加的10名公众代表。至6月7日报名截止日,只有5名市民主动报名,东莞市物价局宣布听证会延期举行。对此,东莞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声称,“报名者寥寥,只是说明消费者非常不成熟,民主素质有待提高。”如此“高论”甫出,舆论一片哗然。

其实,听证会受冷落,并不是说公众真的对水价上调没意见,亦不是说公众的民主素质低、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高,而是这种“只听不证”、“逢听必涨”的秀场,公众见多了,厌倦了。这,恐怕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就拿这次听证会来说,据报道,有关部门在听证会召开前15天将会公布两套调整方案,并在听证会上进行论证。本次听证会之后水价将上涨0.2元/立方米左右。也就是说,不管听证结果如何,水价是一定要涨的。去年曾参加东莞水价上调听证会的公众代表牛仁老人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过去听说听证会流于形式,我还不太相信,但是当我去年参加过一次以后,发现真实情况就是如此。听证会上事先安排了很多“演员”。很多人不愿意发言,即使发言,绝大多数都是赞成的声音。

明眼人一看便知,听证会受冷落的根子不在于公众,而在于一些政府相关部门打心眼里不愿意搞真正的听证。公众之所以以不参加听证会的方式应对失信的听证会,恰恰说明公众觉醒了、成熟了,他们发现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尊重,就敢于说“不”。不久前,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到23万多条公众意见,创历史新高,正有力说明了,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公众很想发表意见,公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大大提高了。东莞澳门黄金城:水价听证会,公众对之的“信任指数”降至冰点,折射出的恰是政府的不作为,民意表达渠道的不顺畅,真正该反思的是相关部门,该提高民主素质的是管理者,而非公众。

公众参与听证会的热情不断减弱,东莞绝非孤例。《中国青年报》去年12月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对政府民意征集工作,84.5%的人首选“存在走过场现象”,70.3%的人首选“有的征集缺乏对公众的及时反馈”,69.8%的人首选“民意征集与政策制定脱节”。这种尴尬的背后是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减弱的明证。

由于政府运行不公开,行政行为法治化民主化程度不高,公众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一些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这一“无形资产”正悄然流失。人无信不立,政府更是如此。政府公信力下降势必使政府执行力打折扣。因为,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行力的前提,一个政府没有公信力,一切都无从谈起。这正如温家宝总理2月份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最大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二是政府的公信力。

听证会本是推动民主进程、实现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公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一些地方政府能更新执政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少点形式主义,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听证立法,随机、公正选择听证人,最大限度引入民意,还听证会本来面目,相信这项制度一定能叫好又叫座。

因此,从改进听证会相关制度着手,重塑一些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一些地方政府再把公众的信任当儿戏耍,其结果必将被公众所抛弃。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