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大学生搭顺风车为何成新鲜事
www.fjnet.cn?2011-01-30 09:03? 张田勘?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胡蓓蕾历经13天,搭了25辆顺风车,行程3700多公里,从南京到乌鲁木齐,没花一分钱,以免费搭车完成了一次刺激而温馨的“春运”之旅。胡蓓蕾在博客中表达了自己搭顺风车的感受:25辆车子,无数的好心人,是你们让我相信在自己的天空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如果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来帮你。不要让你的想法永远只是个想法。

胡蓓蕾的搭顺风车经历涉及冒险、闯荡、勇敢、吃苦、体验、人际沟通,甚至证明人性善与恶等元素,也使得他的经历成为一件新鲜事而让人感慨甚至感动。如果在国外,胡蓓蕾的经历完全不会是新鲜事,在几十年前的国内,胡蓓蕾的经历也可能不是新鲜事,因为搭顺风车如果不是易如反掌,也是相对容易的事。不过,之所以这个事件让人感到吃惊,是因为如今的国内社会环境使得搭顺风车几乎不可能。但在不可能的环境下胡蓓蕾竟然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情。

对搭顺风车而言,国内不可能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在人的内心中,信任人尤其陌生的等于是一种冒险,所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才会成为流行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善心的泯灭。不过,所有的社会心理和行为都可以从社会制度的设计和引导找到根源。胡蓓蕾的搭顺风车也可以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

条件反射学说不仅可用于人的生理解释,也可以解释人的社会生活。人的很多社会心理和行为就是长期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而这些条件便是社会的制度,包括法律、伦理和文化。如果一种或一些社会制度能让人形成正向的积极的心理和行为,那么,一个社会搭便车之类的行为就会很平常。相反,如果负面的消极的刺激过多并形成人们的负面条件反射,就会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和行为。遗憾的是,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的负面的消积的条件刺激较多,因而让人产生了较多的负面消极的心理和行为,原本在人心中善的内容便受到抑制和打击,向善的心理和行为也相应减少。例如,彭宇案的判决让很多人不敢在他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