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全国人民为国企高利润付出太多代价
www.fjnet.cn?2010-03-22 15:27? 保育钧?来源:财经杂志    我来说两句

“两会”前夕,政协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列举数据说明去年没有发生“国进民退”。他列举了下述数据:工业增加值,私企增18.7%,国企只增6.9%;总资产,私企增20.1%,国企只增14%;从业人数,私企增5.3% ,国企只增0.8%;主业务收入,私企增18.7%,国企下降0.2%;总利润,私企增17.4%,国企下降4.5%。

随后,这位发言人反问:“国进民退”的印象怎么来的?可靠的还是这些数据!其意思非常清晰,2009年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比国企快,怎么能说“国进民退”呢?

可惜,当场没有记者反问他,这组数据能证明其观点么?能说明中国没有发生“国进民退”现象?稍有常识的人看了这组对比数据就会明白:私企效率高、贡献大;垄断了大量资源的国企效益低下、对国家的贡献不如私企!

看来,我们的一些同志至今还未搞清什么叫“国进民退”。

进退问题的实质,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即是权力配置资源还是靠市场配置资源?配置资源时往国企倾斜还是向民企倾斜?这些都具体表现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方方面面。

在市场准入方面,“玻璃门”、“弹簧门”现象至今没有解决,有些地方还越演越烈。非公经济36条基本没有落实。国有垄断行业凭借强大的政治优势和资源优势,挤占私企发展空间。这一点,在资源类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山西等地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权力主导的,民企没有平等的谈判权,尽管官方竭力否认这是“国进民退”,但回避不了权力主导这一实质。

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除了自然垄断行业之外,行政垄断有蔓延之势。去年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强化了权力配置资源的力度。四万亿财政投资投向国企,自不必说。即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千亿投资,也被中央政府几个部门“瓜分”,变成“部门项目”,让各地“跑部钱进”。金融信贷、资源也是首先满足国企和地方政府。私企贷款依然很难。

在市场竞争中,依然是不平等。金融危机后,国企凭借雄厚的财力资源,无边界地扩张,获取垄断利润后引发新的分配不公。以下是发生在政协经济界(37组)的一场澳门黄金城:“国进民退”的争论。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国企,特别是央企领导人的态度,而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企改革远未到位,甚至还没有破题。


责任编辑:李峰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