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文学的发展需要健康心态
www.fjnet.cn?2009-10-30 09:37? 张保宁?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新世纪文学要有所作为,应深刻把握市场经济给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变化,寻找和把握感知、体验生活的方式,从新的文学视野,去发现和挖掘市场经济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中有益于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鲜营养和丰富矿藏,文学就一定能开创出一番全新的天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 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的加快,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困惑与挑战,我们的文学心态,也从未有像现在这样经受着时代变换的冲击与洗礼。比如市场经济催生下的商品大潮,使物的规模扩张,并引发了消费的扩张,文学如何面对这种社会生活物质化和消费化的挤压?以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为手段引领下的时尚文化大行其道,文学如何面对这种社会文化时尚化和多元化的双重诱惑?再如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文学又如何面对全球化浪潮的考验,以使我们的民族语言艺术能够得到继承并不断创新?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对文学的心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世纪的文学要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这些问题都需要审慎应对。

首先要正确认识并深刻把握市场经济给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崭新变化。这是重树文学心态必须要上的重要一课。人类社会的文明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文明,而精神文明的建立,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没有物质的文明,精神的文明将是虚幻的和不切实际的。物质文明的发达,给精神文明的昌盛提供着有力的保障。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人类每一次精神文明的繁荣,几乎都伴随着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尤其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财富的膨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迅捷,以至于使人类现有的精神文明都无法与之相适应。这就给从事精神文明活动的人们(包括文学工作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和压力。而分析这种困惑和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市场经济给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崭新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市场经济带来的物的扩张和消费的扩张,预示着一个新的社会形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涉及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对此不是有更深切的体会吗?看看我们的社会日趋稳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高科技产业突飞猛进,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和迅速便捷的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这些都迅速改变着我们旧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方式。应该看到,伴随着这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到来,精神文明也正在发生着富有时代特征的质的变化。我们的文学只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有所作为。而这种适应必须是心态上的彻底革新和转变,包括重新确立我们的文学观念,重新树立我们的文学理想,重新培育我们的文学情感,重新寻找和把握感知、体验生活的方式方法等,以健康的文学心态,去迎接物的扩张与消费扩张的挑战,用先进的文学观念积极解读物的世界,从新的文学视野,去发现和挖掘市场经济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中有益于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鲜营养和丰富矿藏,文学就一定能开创出一番全新的天地,创造出与现代物质文明相一致的文学新业绩。

其次,要正确对待物的扩张与消费的扩张所带来的社会文化方式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这也是树立健康的文学心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的产业化已经成为现实,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趋势。因此,近年以广告和网络等现代传媒为手段引领下的时尚文化大行其道,左右着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视觉,这正是文化产业化的结果。应该看到,时尚文化之所以能够流行,并不仅仅靠的是“时尚”本身的魅力,更因为它能够顺应文化产业化的趋势,借助现代科技等物的手段和新鲜视觉的引诱,博得了大众的青睐,占据了主流文化的地位。这里无意以“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观点来为时尚文化争名位,时尚文化也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力量来为它作辩解,它是以物的扩张和消费的需求为基础的。恰恰正是这一点,时尚文化往往被一些传统文化坚守者视为物欲横流和精神沦丧的表征,一些人甚至把物的大规模扩张当作洪水猛兽。其实,在批判的审视后,更需要的是正确引导,使之健康发展。时尚文化被一些学者称为亚文化、泛文化,这也正反映出了它是顺应大众对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应该成为多样文化中的一部分。新世纪的文学,也必定能从中发现富有时代意义的文学素材,化为己有,既合理地满足大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又要用富有理想和崇高精神的好作品来发挥引导的作用。人民群众并不只满足于追求时尚文化,他们也期待着富有时代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作品、大作品的出现。我们的文学,只有以健康的心态,顺应时代的呼唤,创作好的作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才不愧于这伟大的时代。

再次,面对全球化语境的强势挑战,文学更需要有健康的心态。在全球化时代已经深入展开的当下,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不容忽视。伴随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的输入,甚至资本运作和技术转让,将他们的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推行到发展中国家来。这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建设来说,既有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管理经验,为发展本国经济服务,学习和利用人类文明先进成果,以提高本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积极一面;又有民族文化被侵蚀、被改造,甚至被消解的消极一面。中国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趋利避害,化消极为积极,获得维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主动权,保持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成为一个长久而重要的课题。中华民族是一个胸怀宽广、善于学习和吸纳外来民族文化有益成分的民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虚心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介绍和引进了大量外国的先进文化思想,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但没有被销蚀,而且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活力和凝聚力。因此,面对文化语境的全球化浪潮,我们的文学也应以健康的心态,以我为主,保持学习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益成分,为不断丰富民族语言艺术而努力耕耘,用创造具有民族气派、民族精神,民族新形式、新风格的好作品,来迎接全球化语境的挑战。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而健康心态的树立,还必须依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依赖于对不断变化着的时代脉搏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依赖于对创新民族文学艺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方面,历史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上个世纪初期,维护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在五四新文化浪潮的强大冲击下迅速土崩瓦解,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民族新文化随之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当时的先进文化。而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和现代意识的先进文化影响下,鲁迅、郭沫若等一大批文化巨匠,肩负开创民族新文化以及革新民族语言艺术的历史使命,审时度势,深刻感知并把握了当时的时代脉搏与社会变化,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新气象的新文学作品,为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抒写了光辉的篇章。可以说,没有当时五四新文化的指引,没有文化精英们强烈的创造民族新文化的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就很难有中国20世纪文学的辉煌成就。

我们现在又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的正确实施,又一次揭开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序幕。践行科学发展观,重建民族新文化,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文学要有所作为,就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以健康的文学心态去感知和体验飞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以饱满的理想与激情去抒写这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用新的样式、新的作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