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宕子 > 正文
对"诽谤政府罪"的叙事结构分析
www.fjnet.cn?2009-04-21 09:02?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因为网上发帖,王帅被河南灵宝市警方跨省抓捕,刑事拘留8天。在舆论持续关注下,河南省副省长兼省公安厅长秦玉海向公众道歉,灵宝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王帅获得783.93元国家赔偿。

  但此时,同样因为网上发帖而被抓的39岁内蒙古男子吴保全,已在牢狱中被羁押整整1年。2007年和2008年,他两度被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警方跨省抓捕,第一次被刑拘10天,第二次以诽谤罪被判刑1年。吴不服而上诉,市中院以事实不清为由裁定重审。结果,在没有新增犯罪事实的前提下,刑期却从1年改判至2年。(2009年4月20日《济南日报》)

  从重庆“彭水诗案”、陕西“志丹短信案”、山西“稷山文案”、河南灵宝“王帅诽谤案”到内蒙古的“诽谤政府”案,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中国当前政治生活中的真实故事都具有近乎相同的“封闭的六章节循环圈”式的“叙事结构”:

  第一章,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并缺乏制约,某些地方官员将行政权力当成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或手段,从而导致该地方政府的某项公共决策有违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

  第二章,由于法律渠道的不畅通,或成本太高,与该公共决策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或虽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却有责任感的公民,通过一种低成本的传播手段,如短信或网上发贴,将该公共决策的不公正和非正义揭露出来,并借此表达和发泄自己对于地方官员或地方政府的不满;

  第三章,在地方官员的授意下,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权力操纵地方司法部门,并对法律进行任意的解释,以“莫须有”的罪名——通常是“诽谤罪”,至于“诽谤政府罪”则是其变体或在其基础上的“创新”——“合法”地拘捕给地方官员或地方政府“抹黑”的当事人,甚至让地方法院通过“合法的审判”给当事人判刑;

  第四章,由于媒体的介入,地方政府的做法受到——或别有用心,或激于义愤,或仅仅只是借此发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遭受到的压抑和不公正对待而郁积的心理能量等等——动机各异的公众的声讨和谴责;

  第五章,迫于强大的来自公众的舆论压力和来自上级行政部门的政治压力,地方政府收回成命,一方面承认自己的“处理不当”,并给当事人道歉或用纳税人的钱对当事人进行“国家赔偿”,另一方面,就是用“丢车保帅”的方式,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

  第六章,事件终于平息,过了一段时间,类似的事件又在另外的地方出现——只是时间、地点、事件和主人公发生了改变,但讲述的还是像“从前有座山”似的“结构封闭”且可无限循环的故事。

  从对这一类“政治叙事”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主导并贯穿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和再现的主角,就是不受约束的,凌驾于一切以上的,无限自我放大的行政权力——这一逸出法治轨道的行政权力已经使地方政府部门异化成了某些地方官员掠夺和压迫公民,以谋取个人私利或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从而导致了地方公共空间和政治生活的混乱与无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个局部的弱肉强食的“无政府社会”。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