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央企复苏:提振信心之外亦有隐忧
www.fjnet.cn?2009-04-20 08:50? ?来源:西安晚报    我来说两句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今年3月份,中央企业的经营指标已出现明显回升,利润同比上升26%,环比上升86%,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过冬”措施已得到反应。(相关报道见1版)

  这是经济步履蹒跚中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一方面说明政府对央企过冬所采取的措施已经得到积极的反应,为政策性刺激经济回暖提供了前期经验和后续启示;另一方面,以央企税收占我国整个财政收入25%~30%的庞大体量,其利润呈现大幅增长无疑将给以投资为重要手段的经济刺激方案提供底气,同时为整体经济回暖提供振奋性信心。但是,解读央企先行“复苏”却不能完全沉浸在乐观的一面,还应该看到其背后的隐忧。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央企先行“复苏”有可能进一步拉大社会贫富差距。众所周知,我国央企多集中在公共服务领域和资源性领域的垄断行业,换言之,诸多央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社会民生所须臾不可或缺的。那么,在经济整体低迷的状态下,央企利润大幅增长,将间接甚至直接构成对民生的盈利,譬如电力、电信、石油、金融、水电气供应等等。

  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11.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收入决定消费,在就业形势尚未明显好转的情势下,消费能否持续增长值得关注,同时,远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的消费增长,到底有多大比例流向了垄断性央企,很值得盘算和思考。在国企分红沸沸扬扬但实质上分红比例少得可怜、红利上缴过程充满博弈的语境下,央企利润增长显然只能惠及很少的一部分人,而更多的普罗大众只能是纯粹的消费者。

  其次,保增长与保就业的非对称性或将进一步加剧。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即指出: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需要谨慎,经济增长未必会带来就业增长。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日前亦指出,我国GDP结构与从业结构存在背离与非对称性,从而导致很容易被动地陷入一种“政策怪圈”——GDP数字和增长速度上去了,但就业问题却未必能够得到解决。资料显示,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那么,多集中在这些领域的央企利润大幅上涨,虽然带来了经济量的增长,却显然未必能够同时促进就业增长。

  再次,私营、民营和中小企业复苏或将受到钳制。垄断行业利润增长,譬如电力、石油、金融等等,需要购买这些垄断产品或者垄断服务的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一定程度挤压,是一个不必过多阐述和推导的逻辑链条,因为垄断行业把持了太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

  一定程度上,经济复苏的重要表征或许不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央企利润增长,而是非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数量、利润的增长,因为只有后者才是吸纳就业、涵养民生的主要渠道。而只有提高就业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复苏路径才会畅通。(燕农)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