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30年的中国,每隔三到五年必有一次宏观调控,依此规律,在2008年前后出现一次大调控并非意外之事。而棘手的事情是,此次的宏观景象跟之前有很大的区别,与最近的两次相比,1998年宏观调控的起因是亚洲金融风暴造成了消费市场的低迷,中央政府通过启动房地产的方式,激活了内需,并由此带动了重化工业的繁荣。
2004年的那次,则是因为上游产业出现了投资过热景象,决策层进行了选择性的惩罚,将进入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的民营企业一一逼退,同时在短时间内控制对房地产业的信贷,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2008年的景象就全然不同,最重要的两个新特征,一是出现了15年来从未发生的通货膨胀;二是人民币升值造成外贸的增长压力,调控陷入两难局面。更陌生的是,此次调控突然失去了“假想敌”,刺激什么或压制什么,都变成了模糊的问题,这也许是决策层最感困扰的地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外向型制造产业的企业——就成了最大的牺牲群体,在过去十年里,它们是“中国制造”的真正创造者,正是在它们和房地产业的双方推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高速成长。而如今,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各项成本的持续上涨,变成了两股压迫的力量让它们的呼吸变得越来越艰难。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劳动力密集型外贸企业已经出现了疲软和外逃的景象,特别是鞋革类工厂,它们当年就是从韩国、台湾等地“漂”来的,现在又从这里向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等地“漂移”,并不是一个太让人吃惊的情况。问题在于,地方政府一直麻木地没有做出任何对策和准备,他们不知道如何留住这些企业,或者如何填补它们离去后的产业空白。这股出走潜流在今年年初被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所刺激,出现了让人吃惊的浪潮,据称,仅东莞一地就先后出走将近2万家中小企业。
进入4月之后,浙江板块出现了可怕的产业惊恐,中小企业倒闭时有耳闻,民间借贷成本持续上扬,一些还不出债务的工厂主潜逃。到6月份,连一些大型民营制造工厂也喘不过气来,其中,国内最大的工业缝纫机企业飞跃集团向政府申请破产保护,引起全国性的关注。在温州,有近6万家企业陷入停产或倒闭困境。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温州、台州地区的民间借贷,最高利息达到了120%,也就是说,借1000万元,到年底连本带息要还2200万元,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从中可见,制造业工厂已陷入饮鸩止渴的绝境。来自浙江省的最新数据显示,1-6月份,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 5.5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总额增幅同比回落17.8个百分点。有1万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出现了亏损。而展望下半年形势,当地专家认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发展趋势较为严峻。今年全省工业增长回落之势已成,还难以判断何时为底”。
在30年的历次宏观动荡中,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是最顽强的一股力量,在每一轮重大的景气打击下,它们都没有出现过溃不成军的惊恐景象,每一次调控来临时,它们总能够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保护自己,找到存活下来的那条缝隙,此次出现的倒闭潮和无所适从的沮丧景象是前所未见的。
在过去的改革逻辑里,民营企业是不需要政策扶持的,它们是野生经济,或者说只要不打压,就是最好的扶持。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官员也善于“垂拱而治”,以发挥民间力量为最佳的治理之术。然而,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它们已日渐成为中国产业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力量,那种“不打压就是扶持”的政策思维确已到需要修正的时候。从1981年到2004年的历次调控,遵循的都是“宏观吃紧,调控民企”的逻辑,可是这次危机的成因并非民企与国企的能源争夺矛盾,而是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以及能源危机等内外原因所构成。面对这一前所未见的形势,政策制订者的智慧面临空前考验。
在某种意义上,广大的中小企业其实就是当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它们的危机事实上就是中国经济危机的全部。如果不拯救民营中小企业,即便是一直稳坐产业上游的、备受保护的国营垄断资本集团也在危机中难以幸免。要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它们的“好日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拜坚决的垄断政策之赐,二则是靠了“中国制造”和房地产业的原材料渴求,而在这两个领域内,民营资本是最主要的力量。如果邱继宝式的危机一再爆发,再加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地产崩盘,那么,下游需求萎缩,上游的利润空间就会迅速缩小。
打个比喻的话,坚持惜贷的政府与渴望资金的民营企业就好像两个把头浸在海水里的人,现在就看谁先沉不住气了。不过从现在的形势看,双方的“内伤”都已经造成。
在当今的经济界,对下半年的信贷政策变动存在两种判断。一种认为,紧绷的信贷政策很可能在9月底前得到松动。另一种则认为,9月之后,中央政策进行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已经很小,所以本年度内信贷放松的可能性非常之小。无论如何,从中央到省市地方政府,对广大从事外贸型制造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政策性的援助,已经成了一项别无选择的政策取向。
近月以来,中央高层密集调研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与当地民营企业座谈,探讨应对危机的策略,这似乎表明,政策的释放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吴晓波)
(责编:吴颂洁)
- 相关新闻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