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彩网_足球比分-直播*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   政协新闻   议政建言   提案工作   智慧政协   社情民意   理论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台
 
市政协委员刘先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努力答好荆门畜牧业转型升级答卷
日期:2023-05-16 08:34:2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突出年度任务和阶段性任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具有很强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细化部署,释放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畜牧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一环。2022年我市畜禽出栏全面增长,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畜禽产业链建设成势见效,畜牧产值达到123亿元,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但与此同时畜牧产业也存在着突出的短板,主要是产业竞争力不强,畜牧业劳动生产率、产值贡献率、加工转化率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环境趋紧,融资难、用地难、粪污处理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畜产品安全监管压力大,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和人才队伍力量弱化。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坚持问题导向,对标“任务清单”,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畜牧业,推动文件精神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聚焦现代设施畜牧业建设,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夯实产业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要着力通过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数字化转变,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持续做好稳产增量。一是优化结构布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土地、水、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合理调整畜种结构,增强产能调控能力,稳生猪、扩牛羊、兴家禽,做到区域间差异定位,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二是做强现代种业。推进荆门黑羽绿壳蛋鸡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场、华西牛国家核心育种场建设,强化产学研,扩大优质种猪、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楚宝黑头羊等种群规模,提高供种能力和种畜禽质量。力争培育一批新品种、新资源,打造一批地方畜禽品种保种场、国家核心育种场和扩繁场,提高我市畜禽种业企业竞争力。三是发展设施畜牧业。结合荆门实际,重点推动钟祥牧原、湖北神地等大型生猪、家禽养殖企业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探索生猪楼房养殖、蛋鸡层叠式养殖等立体设施养殖模式。推进东宝肉羊提质增效项目、湖北凯硕10万只基础母羊养殖项目建设,提高牛羊养殖设施化水平。引导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标准化水平,不断夯实畜牧业稳产保供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二、聚焦动物防疫能力建设,构建现代防疫体系,强化产业支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建立科学有效的动物防疫体系,是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一是进一步强化养殖业主的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意识。指导畜牧业各环节从业者改善动物防疫条件,学习动物防疫知识,健全动物防疫制度,落实防措施。积极推动规模养殖场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动物疫病无疫小区,以点带面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二是进一步提升动物防疫能力。加强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设施装备及队伍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保障人员、经费、设施落实到位;加强疫情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市县乡三级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发展第三方防疫服务主体,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防疫服务需求。三是进一步加强行业质量安全监管。实施产地检疫、运输车辆、指定通道、屠宰检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全链条风险管控,建立检疫闭环管理机制。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处理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抓好日常监管和抽样监测工作,持续提升养殖投入品使用各环节规范化水平。

  三、聚焦畜禽全产业链建设,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提高产业质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全方位打造畜牧业一体化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效益。一是突破发展精深加工。加快钟祥牧原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昕兴食品3000万羽白条禽屠宰加工、湖北荆合农业10万头肉牛加工产业园、湖北神地、湖北润物、湖北华醇、湖北真味生物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招引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推动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引导钟祥牧原、湖北神地等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并购重组等途径加快成长为“链主”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构建产业企业梯队,形成生猪、家禽、牛羊产业集群。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创建“荆字号”畜牧品牌,打造钟祥蟠龙菜、京山鸡蛋等区域公用品牌,强化产销对接,延伸产业链,促进“优质优价”,带动产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加快质量检验和冷链物流公共平台建设,提高畜禽生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加快畜产品供应由 “调畜”向 “调肉”转变。

  四、聚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循环体系,保障产业持续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可循环的种养模式,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由“治”向“用”转变。一是持续提高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水平。指导督促养殖场做好雨污分流、节水养殖,配备粪污储存处理设施设备,特别是抓好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配套建设,确保畜禽粪污“存得住、能腐熟、不外排”。大力推广节水、节粮等清洁养殖工艺,提倡使用生物发酵制剂,安装除臭装置,减少和控制臭气排放。二是做好农牧结合文章。坚持把“农牧结合、粪肥还田”作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向和根本出路。统筹种养殖业规模和布局,以大田作物广泛使用有机肥为突破口,建立新型种养关系,构建“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的农牧循环机制。支持粪污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建设,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就地就近施用粪肥。引导和培育一批职业、专业收肥队、施肥队,通过市场利益联结机制,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主办单位:政协荆门市委员会办公室 鄂ICP备 09002179号 联系电话:0724-2306000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9号政务中心主楼西边6楼 邮 编:448000
行车路线:政协荆门市委员会办公室地处富饶的江汉平原,13、21、58、69路公共汽车经过(政务中心主楼西边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