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首位,强调“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体现了国家对耕地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前所未有,对农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耕肥系统工作者,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记“国之大者”,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锚定重点真抓实干,持续加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科学施肥技术推广,为农业强市提供坚实基础和科技支撑。
一、做耕地红线的守护者,守好荆楚粮仓根基。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田长制为抓手,严格市县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压实各级主体责任。二是加强耕地用途管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依法有序纠正“非粮化”问题,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三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有序推进“退租还粮”,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严守耕地红线。
二、做耕地质量的测报者,筑牢农业发展根基。一是抓耕地质量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区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建设,探索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加力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及应用,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力争2023年耕地质量提升0.03等。二是抓耕地质量评价。进一步完善全市87个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和县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构建手段多样、内容丰富的“监测一张网”;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编制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和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情况报告,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数据支撑。
三、做耕肥技术的推广者,确保农业绿色根基。坚持科技赋能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选“良种”、用“良法”、借“良技”。一是开展抗根肿病高油酸油菜品种、桥米品种提纯复壮等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引进研发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集成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水稻侧深施肥等技术模式;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改良和推广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生态手段,积极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着力提升耕地地力。
四、做土壤“三普”的参与者,摸清耕地资源底数。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专业性极强,是守牢耕地红线、巩固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作为全省外业采样和土壤分类专家组成员,要扎实做好外业采样质量控制工作,全过程保驾护航。全面查明全市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质量“家底”,进一步提升全市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
新起点、新征程,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做到守初心,做新时代“一懂两爱”农技人;担使命,做守住耕地红线的主力军;抓落实,做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