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些媒体报道称“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推出‘税负痛苦指数’榜单,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也有记者电话询问福布斯中文网编辑部,该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最新的税负榜单发布于2009年,最近未听说公布新的榜单。而针对“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的说法,有关专家回应:以国际标准“宏观税负”衡量,我国税负并不高。
一方面是“最新税负痛苦指数榜”的子虚乌有,一方面是专家“税负并不高”的高调回应,民众似乎陷入了“痛苦还是幸福,这是个问题”的哈姆雷特思索。然而,为何这则乌龙新闻在网上疯传?为何公众对这样的新闻如此敏感?相比官方的“回应”,民众似乎更倾向于“谣传”性质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的说法。实际上,对于民众的“误信”和数据的表达无需特意探究,值得关注的,是这背后纠结的民生况味,以及老百姓对未来图景的扣问。
社会分层如何弥合?其实,“税负痛苦指数排名”更多地折射出低收入水平群体实际税负过重的问题。贫富差距拉大,对“税负痛苦指数”的认知和认同感,也就随着社会阶层的不同而迥然相异。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税负的高低对于他们的生活几乎毫无影响,税负于他们仅是“指数”,而无关“痛苦”。而对低收入人群而言,每一元钱的支出都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纳税多寡真真正正地是“痛苦指数”。对所谓“指数”的感受表明,阶层裂隙亟须弥合。
“民富”离百姓有多远?不可否认,近几年地方政府的腰包越来越鼓。近年来,我国税收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但老百姓需要的不是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堆数字,财税的增长、国家的强盛,首先应该以“民富”为基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能以挤压中小企业、提升民众“税负痛苦指数”为代价。
“财富蛋糕”该咋分?这说到底是一个“分蛋糕”的问题。“蛋糕”怎么分、分多大,正在考验着政府智慧。但有一点必须明白,在“蛋糕”总量确定的情况下,民众分得的越少,富豪分得就越多,经济发展的活力也越低。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2011年全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基本没有悬念。相形之下,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1成多。在这种语境下,应该力推社会收入分配改革,把更多的“蛋糕”分配给穷人,使社会财富的分配更趋向于合理化。“税负痛苦指数”的热传,其实暗含着民众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对改革进程的期许和希冀,以及对公共管理无声的鞭策和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