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干部论坛 > 正文
非物质文化的创意开发
www.fjsen.com?2011-08-17 15:50? 林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来说两句

在创意城市的建构过程中,你会“不断体会到文化遗产与传统的力量。文化遗产使我们与历史及共同的记忆相连,它让我们的存在感有所依归,并能提供洞见来源,以帮助我们面对未来”。

笔者认为,在创意城市建设中,文化扮演着核心角色,而非物质文化又是创意的重要表现。

文化与经济结缘

嘉兴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工业城市。从构建创意城市的角度看,嘉兴具有两种优势资源:一是发达的地方经济与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企业集聚效应突出。2010年,嘉兴人均GDP和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近五年来,嘉兴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为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提供了平台。二是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地方民俗与物质遗存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素材,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创意氛围。但长期以来,嘉兴的非物质文化并没有得到较好开发,阻碍了嘉兴由工业城市向服务型城市,进而向创意城市过渡的进程。传统非物质文化与时俱进地融入创意城市建设之中,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创意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化体现了人的意义与价值,而以创意和非物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更是维系城市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软硬因素”与“内外价值”

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大致可分为城市的硬件设施与经济力量和以“人的创意”为核心的多种形式。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片面注重硬件设施和经济力量、打造巨型城市、以乡村资源单向支持城市建设等做法,已被实践否定。而围绕“人的需求”,在城市建设中处理好软因素与硬因素的复杂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为“软因素”的民俗,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具有实用价值。因此,大力挖掘、发展包括端午节在内的民俗文化,乃是回归人的城市建设的题中之意。联系创意城市理论,民俗的内在价值是城市发展的软因素,外在价值则是硬因素——二者的转化必然是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语境中进行的,内在价值必须适应硬因素的变化,否则便有沦为“遗产”的危险。非物质文化的内、外价值通过创意产业的方式加以呈现,是促进创意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

端午习俗的产业出路

在嘉兴绵延800余年的端午习俗中,积淀了大量非物质文化形态。“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子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民间生活方式的体现不是以“日常生活”而是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样式加以展示。某种意义上,端午习俗的文化形态具有德国学者本雅明所言的“展示价值”,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元素,并进入现代产业路径。

嘉兴现有粽子企业40多家,年产量占全国的30%,已实现了品牌化运营;2009年开始的“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扩大了旅游市场。这说明嘉兴端午习俗呈现出由民俗向文化产业的过渡。但对于“创意城市”而言,传统“文化产业”或“准文化产业”仍无法直达“创意”核心。非物质文化元素必须经过“创意”的加工,才能成为“创意元素”。例如嘉兴香袋,它既是传统民俗的重要符号,又可作为创意元素,成为活跃城市创意氛围、促进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如香囊现场制作大赛、歌舞《香囊纳福》等。

非物质文化与创意城市的结合

以嘉兴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发展创意城市产业,不在于打造高雅文化聚集区,而在于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重返民间”,从而实现活态保护。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分工是相对明确的;在非物质文化产业参与构建创意城市的过程中,政府的功能是引导产业、培育市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非物质文化具有易逝性,必须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保护与开发,通过市政与公共文化,开辟活动场所,支持媒体宣传,引导文化消费者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的价值。

文化产业主体在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的基础上,部分非物质文化的产业内容则应由市场和非营利组织、行业公会加以有效配置、监管。这不仅不会取消民俗的文化属性,而且有可能在资本的刺激下产生更为丰富的民俗创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现代转型同等重要,让民俗在现代社会中被传承的同时有所创新、发明,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活态保护、实现“重返民间”的最佳出路。

创意城市以地方文化认同为基础指向未来。英国学者兰德利说,在创意城市的建构过程中,你会“不断体会到文化遗产与传统的力量。文化遗产使我们与历史及共同的记忆相连,它让我们的存在感有所依归,并能提供洞见来源,以帮助我们面对未来”。民俗传统在创意城市中具有典型的美学意义,人们对于节日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认识也和城市形态一样,会出现与时俱进的变化,并作为创意元素进入当代城市建设之中,与当地的风土民情密切结合,诞生新时代的民俗。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