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联合主办的“宗教与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宗教学会第七次全国会议于2011年7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部门的领导,五大宗教的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代表近百位参加了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等分别致辞。
本次学术研讨的主题为“宗教与和平发展”,与会的百余位专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分为4个议题:宗教与社会和谐、宗教与文化、宗教与和平、宗教学相关研究。
此外,本次的中国宗教学会第七次全国会议是5年一次的换届大会,会议对于进一步发挥宗教学会的特殊作用,团结协调国内政界、学界、教界这“三支队伍”的力量,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宗教研究的重点方向,配合党和政府实施涉及宗教问题的内外方针政策,发展体现中国气派和国际水准的我国宗教学术研究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宗教与社会和谐
针对“宗教与社会和谐”这一议题,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发表了《澳门黄金城:宗教和谐论的思考》一文,他指出:宗教和谐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理论形态,是中华仁和文化在宗教关系上的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是宗教信仰自由观的补充和提升,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当代宗教文明转型的导向性理论,它不仅有益于通过宗教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也有益于宗教净化自身,在善美的方向上健康发展。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题为《澳门黄金城:当代宗教与文化发展的思考》的发言中指出,在宗教的价值日益得到证明和肯定的今天,为了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宗教的社会责任,宗教自身需要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不同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同一宗教内部的教派关系。在这方面,中国的历史经验能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四川大学李刚教授探讨了中国宗教的三元并存互动格局。他指出,三教的融合与和平共处,对未来全球文化、信仰共同体的形成具有启发意义,对未来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和,对不同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之间如何和谐相处也可资借鉴。
中央党校龚学增教授探究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从“积极引导适应”到“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新思路。浙江大学安伦教授探讨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战略。浙江大学王晓朝教授指出,让宗教保持常态应是中国宗教管理工作的目标。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张桥贵发表了《民族之间通婚影响多宗教和谐共处的研究》一文,他认为,民族单一社区对族际通婚有较强的阻碍作用,民族混合社区的族际通婚现象比较普遍;族际通婚促进了多宗教的和谐共处,而宗教的和谐共处又反过来为族际通婚创造了条件。复旦大学徐以骅教授发表了《统战与安全—中国宗教政策的双重解读》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