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从2008年的高峰至今已近三年,世界各国联合或分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平息这场危机,但目前全球经济的震荡表明,危机还远未结束。
对后危机时代
全球经济发展状况的判断
澳门黄金城:全球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判断。
1.危机的解决与转嫁危机损失。危机的发生,首先是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在金本位破产后无节制的增加信用,不断推高资产价格,推动超前消费,最终无法持续而引起的,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危机后所采取的措施表明,发达国家正在积极采取利用各种手段转嫁危机损失,让全世界来承担其损失,谋求使自己的经济尽快恢复。但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不振,原本发展势头良好的国家的经济受到冲击,全球经济的恢复路途遥远,新的全球经济震荡还会继续。
2.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由于各国财政已无力解决经济困难,依赖国家信用对外发债以弥补资产负债的危机是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方式。但政府信用也无法举债时,政府能做的,就是利用货币手段,大量印制货币,增加流通,尤其是美国、欧盟这些有货币定价权的主体,更是通过货币发行转嫁风险,这在实体经济无法迅速恢复的情况下,已是未来较长远的解决其本国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高企的状况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3.对全球化的反思与贸易保护主义。西方国家倡导了全球化,但经济危机发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否逆转有待观察。西方国家将经济全球化视为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自己在已经进行的全球经济中确立优势而调整自身策略是未来的趋势,贸易保护主义必然抬头,贸易摩擦必然增加,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新兴国家靠出口驱动发展本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必然面临挑战。
4.环境保护产业的兴盛与意识形态领域的微妙变化。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澳门黄金城:碳排放的争议提醒我们,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将与西方国家转移危机结合,成为发达国家对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措施,并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类似于人权问题)。
中国的选择
面对全球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的现实,中国应当尽快实施必要的战略调整。
1.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问题。中国应尽快利用国际间经济实力此消彼长的机会,建立起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自己的国际化交易平台,确立在一定范围内的定价权。
国际金融体系表象是市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崇尚市场),但本质是定价权,包括货币的定价权,对客户和市场盘口的掌握,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影响力并以此获利。虽然是在市场规则的允许范围内,但西方投资者“群猎”时的默契已不是法律所能控制。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交了巨额学费,航油事件、累股产品等一系列交易,与我们不直接掌握交易产品的总体盘面有关,与主要的交易所,交易状况掌握在国际大投行、大基金手中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必须建设自己的国际交易所、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在这一问题上国家的有关部门应当凝聚共识。
2.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国际金融不稳定和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摆脱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尝试资本项下人民币可控条件下的可兑换,建立起人民币离岸市场;保持一定的货币发行量虽然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但不至于使中国货币对美元过度升值,减少中国的损失;同时中国必须在外汇储备中作出不同配置,增加实物资产的份额,包括收购未来国家战略发展中需要的资源、技术、物业等,而不再是过度购买美国国债、欧洲国债。
3.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西方国家倡导全球化,但经济危机发生后,对全球化开始反思,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加快已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贸易壁垒、获得资源、取得技术,促进贸易平衡,解决汇率争议,参与全球竞争。中国必须鼓励企业尽快走出去,即使有失败也在所不辞。商务部数据显示,2002―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十一五”期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增长 35%,增速是“十五”期间的4倍。2010年,我国境外非金融类直接对外投资为590亿美元,同比增加36.3%。
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区域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对外投资存量的70%在亚洲,其中香港占亚洲投资存量的90%。二是投资规模小,投资金额达1亿美元的企业只占总数的 1%,61%的企业对外投资额少于100万美元。三是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融资困难。从企业对外投资的来源看,投资资金以自筹为主,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自筹资金的比例相对于大企业要高得多。调查显示59%的企业利用自有资本对外投资,31%的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借款。而更重要的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对市场规则的不了解导致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失败,但走出去是必然选择。
4.中国外汇储备的使用问题。中国资本国际化除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外,如何对待和使用外汇储备是一个重要课题。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2011年外汇储备规模可能会突破3.2万亿美元。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略低于2010年,全年物价将面临较大压力,通货膨胀风险不容忽视。一方面中国采取结售汇制度,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外汇售给国家,而必然带来人民币市场投放的增加,加剧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增加货币供应,利率维持低水平,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缩水。如何看待外汇储备和如何使用好外汇储备,防止汇率损失是一个国家战略。从2007年危机发生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近30%。针对这种情况,在未来全球通货膨胀仍将维持较长时间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将外汇储备中的相当一部分配置到国家所需要的实物、科技、资源等符合国家战略的资产上。
5.推动产业转型,推进低碳、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中国这几年对环境问题是非常重视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环境受到的破坏也很严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形成共识。但各地对低碳、绿色、环保产业的推进存在一窝蜂现象,国家应当统筹规划,避免无序的重复投资和低效投入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