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进入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必将对未来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产生积极影响,也为闽台跨域整合开辟新的广阔空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澳门黄金城:“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我们要从历史和长远的高度,充分把握难得的机遇,不断开创独具特色的闽台交流合作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两岸交流合作面临的新课题:第一,两岸经贸交流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两岸经贸合作将面对两大议题:遵循“市场互联、产业互补、产品互通、金融互动、利益双赢”原则,确定两岸经贸合作“愿景”;建立两岸创新产业体系和分工新模式。创新产业体系的基本目标是两岸资源整合和产业优势互补,提升各自的竞争力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分工新模式的基本特点是“规划指导、政策支持、产学研共同参与”。第二,追求两岸各项交流合作制度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凝聚共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深化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拓展交流领域;加强产业合作,提升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建立互信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关键所在。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是深化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保障,而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取决于共同遵循“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因此,增进两岸共识、累积双方互信,已成为推进两岸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望未来,两岸关系仍将维持和平发展大局,但欲取得突破性进展,存在结构性困扰。发挥福建“五缘”优势,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而独特的贡献,十分重要。闽台交流合作大有可为。要开拓进取,创建闽台区域合作新优势。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跨域治理的理念,制定并实施“十二五规划”。福建要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和作用,首先,必须发展自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产业结构,节约资源,开拓新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拓展腹地,让海西成为台湾人民乐于前来投资经商、就业居住、旅游休闲的地区。其次,福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应广泛征求并参考台湾各界的意见,让台湾同胞成为闽台区域合作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创建ECFA先行先试基地。从跨域治理、服务区域、港口与物流以及交易的成本—效益等诸多条件来看,海西是两岸ECFA连接与运作最理想的平台。后ECFA时代,闽台区域整合必须展现全新的思维,以务实、宏观、效率来加快推动先行先试,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在先行先试中推动闽台合力拼经济、促发展;在先行先试中建设两岸往来的大通道、大枢纽,形成一个北接长三角、南承珠三角、西联内陆腹地、东出台湾海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立体网络;在先行先试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尤其是ECFA后续相关协议的铺陈、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新模式的创建、两岸产业整合机制与制度的试验等。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对福建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加快海西建设,要促进闽台社会、经济、文化融合,搭建两岸人民感情和心灵沟通的桥梁。要发动全社会力量,探索新路子,创建新平台,推动两岸文化与社会民间各项交流走向常态化、机制化、制度化。(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