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维木 1952年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执行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长、中日历史共同研究项目中方委员。
主要著作有:《炮火下的觉醒——卢沟桥事变》、《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副主编、合着)、《抗日战争热点问题聚焦》(主编、合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主编、合着)《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合着)等;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谁在制造谎言——评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史观》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入选奖。
记者:您曾提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怎样一种角色?它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荣维木:历史学家胡绳曾经说过,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是如何使中国现代化。抗日战争显然与这两个问题都密切相关,而所谓的中华民族复兴,就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为标识的。抗日战争对第一个问题的影响有目共睹。第二个问题我想解释一下,就是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首先,抗日战争使中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鸦片战争以来,几乎所有列强都与中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后,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曾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而努力过,但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而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使之成功地与列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不仅如此,中国还成为了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跻身四大国之列。
其次,抗日战争使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壮大起来,这使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抗日战争促使中国产生、积累了现代化的经济因素。人们常说,日本的侵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但还应该看到的是,抗战时期工业的发展、地下资源的调查与开发,这些为应对战争的经济活动,后来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第四,抗日战争提高了国民素质。抗日战争造成了中国人口的空前流动,随之而来的是先进思想意识的传播。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不必多说,就是在国民党为主导的后方,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四川大后方,还有赣南、鄂西、闽中等小后方,都进行过社会改造运动,起到了启发人们现代意识的作用。
记者: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否可以将抗日战争视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荣维木:抗日战争确实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抗战前,中国共产党一直处在被国民党“围剿”的境地,抗战开始时,红军只有4万人,而到了胜利时,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达到近百万人,并拥有1.2亿人口的解放区。
中国共产党为何会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这样的发展?我想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政治原因。战争开始时共产党力量弱小,这指的是军事力量,而它的政治力量并不弱小。这表现在,抗日战争赖以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得以建立的,并且在全部战争过程中,共产党始终坚决反对妥协、分裂、倒退,这个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二是军事原因。抗日战争最大的军事战略特征是,敌强我弱使得中国无法阻止敌人正面的推进,而敌小我大、敌寡我众又使得敌人无法很快地占领全部中国。这就决定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广大的敌后地区拥有生存的空间,这点与十年土地革命有了很大区别。而与国民党不同的是,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发动群众的政党,因此所到之处,不仅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加入到抗战中来,自身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也是在抗日战争中成熟起来的,这主要表现在,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在抗战中形成并完善起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策略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受到右倾与左倾干扰。这毫无疑问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成功准备了条件。
记者:为什么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这对于当今中华民族的复兴有何现实意义?
荣维木:民族凝聚力的产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民族成员和民族整体的利益高度一致。一般来说,民族凝聚力在两个时期比较容易产生,一是当一个民族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面临着是亡国灭种还是继绝兴灭的选择的时候;二是当一个民族正处于上升而走上振兴道路的时候。因为在这两种时候,民族整体与民族成员的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一致。抗日战争就是前者。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不同党派的利益、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高度一致起来,于是,以往由于利益不同而产生的民族成员内部的纷争弱化了,为了共同利益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强化了。
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我刚才说的产生民族凝聚力的第二种情况出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民族整体与民族成员的利益又出现了高度一致。
记者:自改革开放后,台湾史学界对当年国民党军队担责作战的正面战场也给予了客观评价。但也有借此夸大国民党抗战功绩的声音出现。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荣维木:首先我想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整体的反侵略战争,这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
我们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是指它倡导和推动了抗日战争赖以进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地动员和发动广大人民参加到民族解放战争中去。并且,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作战,对战争的胜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既然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那么对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为抗日战争付出牺牲的政党、军队和其他人员,都应该给予肯定和尊敬。
我想,片面夸大国民党抗日功绩的观点绝非主流。实事求是永远是我们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根本法则。
记者:近年来,民间的抗战文物搜集者、发烧友的数量不断增多,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荣维木: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史料陈列馆的馆长吴先斌恰巧是我的朋友,四川的樊建川先生也耗费巨资建立了民间的抗日战争纪念馆。他们为什么会倾注如此心血?这值得思考。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有原因的。第一,中国正处于民族崛起复兴的关键时期,不断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思考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而如何从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寻找民族复兴的经验,正是民间关注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原因。第二,中日关系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以及中国战争受害者对日索赔受到挫折,极大地伤害了中国国民的情感,这也是促成人们关注抗日战争历史的一个重要原因。民间的广泛参与,使得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记忆真正地变成了一种精神财富。我认为,越来越多的民间人士参与到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行列,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历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也会促使抗战历史研究走向更加深入。
- 2010-09-03中国适合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
- 2010-09-03问题不在国企民企谁更能赚钱
- 2010-09-03澳门黄金城:中国模式的主要争议
- 2010-09-03郑永年:中国模式研究应去政治化
- 2010-09-02温家宝: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