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环境、目的、内容和保障条件
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如何加强民主建设、民主建设的目的以及民主建设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保障条件等,邓小平都作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环境、目的和内容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提供正常的民主渠道。邓小平认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发扬民主,必须善于听取人民的呼声,允许人民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要怕群众有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一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为创造民主的条件,邓小平重申要实行“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要真正做到毛泽东所说的那样,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的讲话中就强调,为了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要扩大各方面的民主。厂矿企业的管理方面,要扩大民主。就是农村办合作社,也要扩大民主,实行民主办社。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参加管理国家和各种经济文化的权利,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为此,邓小平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重视物质利益原则,同时也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1987年3月,他在会见外宾时又强调,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了要进一步改革开放之外,“还要使人民有更多的民主权利,特别是要给基层、企业、乡村中的农民和其他居民以更多的自主权”。
- 2009-12-31邓小平的体育情结
- 2009-12-24《邓小平年谱(1904—1974)》出版发行
- 2009-12-21地方人大设常委会决策幕后:邓小平批示后获通过
- 2009-12-21邓小平:从抗日主将到推动中日友好的历史巨人
- 2009-12-15恢复高考拍板过程:邓小平去掉"单位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