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都市圈引导城市化破解分配难题
www.fjsen.com?2009-12-28 08:02? 王建?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大都市圈模式能够最集约地利用土地,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第一,大城市比中、小城市的单位土地经济产出量与人口容纳量要高出十几甚至几十倍。第二,都市圈模式的核心含义是,之所以称为“圈”,就是因为在这个圈内有着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由此独立于其他地区和其他都市圈。由于都市圈内的产业都分布在距离都市圈中心100—120公里的“1小时”交通半径内,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交通用地。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交通人均占地只有115平方米,而美国却高达1500平方米。从我国看,2003年以来城市人均占地面积达到210平方米,其中交通占地约人均80平方米,且交通占地面积的增速是城市面积增速的一倍以上,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中国的城市人口达到8.5亿的时候,就会因为再占地就保不了吃饭而搞不下去了。所以,中国必须采取大都市圈模式,才能将城市化进程推进到底。

都市圈模式可以大量减少交通运输需求,因此也是提高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直到目前,经济布局还是以全国布局模式为主,大量制造业产品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长距离运输,消耗在流通环节的时间和费用及其所占用的资金就比都市圈模式要高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即将出现的中国城市化高潮中,哪个地方最先采取了都市圈模式,哪个地区的企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影响力就越高。

从本质上讲,都市圈模式是市场发展的要求,日本二战后搞的四次国土规划,都是提出的“反都市圈”政策,但是到1970年代初期,仍然形成了三大都市圈,可见市场的力量大过政府。但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由政府用好的规划来推动都市圈建设,都市圈的形成就可以“事倍功半”。对中国来说,由于有城市化严重滞后这个现实,在未来的20年间要新增8亿以上城市人口,而现在只有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初具都市圈雏形,相比中国在未来将会在沿海与内地出现的20多个大都市圈,就更需要政府作好城市发展规划,引导中国的城市化有序进行。

只鼓励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扩容远远不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城镇化扩大内需,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重要进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仅仅是提出要鼓励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扩容,而这个路子将不可能解决需求增长动力问题。

到2008年底,中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60%在沿海,而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73%在内地,小城镇内地也占2/3,所以提出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对象扩容,就是主要在内地增加城市人口,但是目前的外出打工农民,主要是向沿海大城市流动,因此即便用城镇户口鼓励农民工到中小城镇定居,由于在内地的中小城镇没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也不会向这些城镇流动,更不会把家庭向这些城镇迁移。要把城市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就必须首先以沿海的大城市为依托展开,然后再以内地的大城市为依托,建设大都市圈。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学会)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