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金一虹:我们能否告别“剩女”时代
www.fjsen.com?2009-12-24 08:37? ?来源:新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最近,媒体澳门黄金城:“剩女”讨论之热几乎烫手,有的称中国“剩女”大批量出现,北京“剩女”已达50万(还有称80万的),有的说中国“剩女”现象已经有国际影响(比如韩国《先驱经济》就有报道),有的热衷寻找剩女的成因,有的则忙于给“剩女们”寻找出路,更有媒体探讨“剩女”现象究竟是社会之病,还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一时间坊间网上声浪滔滔,几乎要把那些不思改变现状的“剩女”和她们的父母淹没。但没有人检视“剩”之概念的预设前提是否成立。“剩女”一词隐含逻辑就是“女大当嫁”,不婚不嫁,即为非常态;超过了“适婚”年龄,就是被拣“剩”下来的“败犬”。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对女人尤其如此。但进入20世纪后,这一传统习俗开始打破了,坚冰迸裂之后,晚婚者有之,不婚者亦能在裂隙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当这种变化不再以个体而是以群体性出现时,非常态就可能成为常态。社会公认的“适婚”年龄,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我国相关的统计数字显示,男女的初婚年龄都呈提高之势,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十几岁结婚是爷爷奶奶的年代,二十几岁结婚是爸爸妈妈的年代,而我们现在的这群年轻人,三十几岁结婚马上就要变成趋势了。”

男女初婚年龄的延迟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在欧美,男女初婚年龄一般分别为30岁、28岁。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文化差异所致,西方人同居不婚的多,因而拉高了初婚的平均年龄。那么和我们同样重视婚姻和家庭的日本,男女初婚年龄均已超过30岁,韩国男性初婚年龄也超过30岁,女性初婚年龄则提高到28岁。世界各国初婚年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今社会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普遍延长,不然不足以适应不断提升的职业要求。另一方面,竞争压力加剧,城市生活成本(比如住房成本)高企,更多的年轻人先立业再成家。总之,“适婚”年龄的边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尺度。未来,这个尺度应该是极富弹性的。20已婚、30不婚,都应视为正常,何时恋爱、何时结婚,应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心理预期和人生设计自由决定,而不应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固定的年龄段。

但在中国存在一个巨大的反差。一方面,男女受教育年限都在增长,而教育对消解社会性别歧视、提高女性的竞争力具有绝对重要的意义。女性读了本科读硕士,读了硕士还可能读博士,二十八九岁出校门,因此延迟结婚,如在发达国家,是不会被冠以“剩女”一名的,就是上述韩国的报道,对这一趋势的评价也是正面。另一方面,国人对“适婚年龄”的认知却依然固守传统的尺度,因而把具有高学历的未婚女性都划到“剩”的一堆,这是文化观念的变迁滞后于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