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美国1940年后总是极力避免出现通货紧缩,这样美国政府就可以利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来有效化解政府赤字。1940-2008年间,美国政府平均的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接近3%,其间平均的通货膨胀率大约为4.1%。其中,1960-1989年美国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3%,通货膨胀率高达5%;1990-2008年美国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9%,通货膨胀率也下降为3%。显然,美国通货膨胀和政府赤字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大于实体经济需要,导致流动性严重过剩的集中表现。通货膨胀既可以是货币政策调整的目标,也可能是货币政策调整的结果。发达经济体均将保持适度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目标,并不希望出现零通胀,更不愿意看到通货紧缩。比如,欧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持欧元区中期通货膨胀率在低于2%水平的同时,又尽可能地接近2%。欧元诞生以来,1999-2008年欧元区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2%。日本央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就是走出通缩困扰。
相比,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更加宽泛和模糊,包括最大程度的就业、稳定价格和保持适当的长期利率。实际上,美联储货币政策允许更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其平均通货膨胀高于欧元区和日本。1999-2008年美国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尽管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但高于欧元区同期平均水平。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4季度通货膨胀率环比连续3个月下降,出现通货紧缩迹象,防止通货紧缩和促进就业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贬值,货币贬值意味着长期债务缩水。1940-2008年,美元对内贬值14.4倍,其间虽然美国政府赤字的规模迅速放大,但是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并没有明显增加。相反,1991-2008年,政府赤字占GDP比重降到历史较低水平,美元贬值58%;其中,1998-2001年甚至出现了连续四年的预算盈余。2009-2011年由于政府大量增加支出以刺激经济,有可能使美国短期债务负担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货膨胀率也可能超过5%。但从长期看,美国通货膨胀率大体上可以维持在3%-5%之间。
总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贬值支撑着美国的赤字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展望报告显示,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的债务水平明显低于欧元区和日本,2008年美国为了应对次贷危机扩散的影响,增加财政支出,美国政府总债务水平超过欧元区,但净债务水平仍明显低于日本和欧元区。2008年美国净债务和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9.9%和70.5%;欧元区分别为54.1%和69.1%;而日本分别高达87.8%和196.3%。纵向看,2008年联邦政府金融健康报告显示,目前美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二战时的水平,也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赤字的短期扩张创造了条件。
- 2009-04-27白宫经济顾问讨论政府赤字睡大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