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理论参考 > 正文
“淘汰”何时成常态
www.fjsen.com?2009-11-16 10:12? 赵婀娜?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两位复旦大学学生在学校门前伫立。夏云鹏摄(人民图片)

继上期着重探讨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之后,本期推出“高等教育如何引入淘汰机制”话题,从大学的“零淘汰率”、“保险箱”式教育入手,着重分析探讨高等教育引入淘汰和退出机制,激活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思路和举措,从另一个侧面深入探讨如何提升教育质量这一时代课题。

如同往日每一则学生被学校“淘汰”的新闻一样,近期南开大学33名博士研究生未能如期戴上博士帽又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教育界的论争。学生家长、公众会对未能毕业的博士生感到遗憾,对学校的“不通人情”、“铁面无私”表示不解。

教育专家们也在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淘汰机制对于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来说是适宜的?入口把关、过程评价、出口淘汰,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来说,哪个环节的调整更为迫切?

被“淘汰”依然是个“大新闻”——

“严进宽出”的大背景下,“淘汰”不为公众理解

事实上,近几年,“淘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已不是新鲜事物。如,针对本科生,北京大学规定:连续两个学期所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GPA)低于2.0并且这两个学期不及格课程超过10学分的;在校期间,考试不及格的课程(无论重新学习与否)累计达到或超过20学分的,将会有主管教学的老师同该同学商量退学事宜。南开大学也规定,学生一学期三门以上公共课不及格,或四年累计20学分的课程不及格,并且补考也未及格的学生,就要被劝退。考试作弊、替考等品德不端的学生,一旦发现也将被勒令退学。

针对研究生培养,国内多家高校都有着同南开大学类似的博士生培养年限的限制,包括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还设立了“博士生中期筛选”制度,在博士生一年级或一年半的时候,要进行中期筛选,对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出勤率以及参与创作和科研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考量该生是否有被继续培养的资格,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南开大学还在尝试从“出口淘汰”向“过程淘汰”转变,试行研究生分类培养制度,让一部分研究生在硕士阶段预读1年博士课程,若达到要求,则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朝“学术研究型”方向培养,若不能达到要求,则“退出”,回归到“学术应用型”的培养轨道。

尽管已在尝试各种各样的淘汰制度,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我国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现状,即使南开大学几年来博士生的“淘汰率”高达6%—10%,但是仍然同美国的1/4到1/3的博士生“淘汰率”相去甚远。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