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能成为“超越法律与道德的纯自由世界”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纽约客》的这句名言广为流传,甚至被视为网络自由的宣言。不过,美国人对网络的感情有了一些很微妙的变化,这是《环球时报》记者前一阵在美国采访,跟大量新闻界人士和普通人交流的感受。美国人仍然崇尚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但一些网络信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以及匿名发帖中的脏话怪话也让他们很不满,要求网络实名制的呼声也在美国日益高涨。明尼苏达大学新闻学院的简?科特雷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现代网络媒体的影响下,隐私权的定义跟我童年时已大不相同。”她说,现在美国不少媒体的网站开始走向实名制。她坦承,在美国,网络发言应该是实名制还是匿名制争论很大,人们一方面担心实名制会限制言论自由,另一方面又不满匿名制导致的漫骂和人身攻击。她个人认为,如果要在新闻媒体的网站上发言,还是应该有个编辑先看一看,这样既符合新闻媒体的标准,又尊重网民言论自由,只是这样做成本太大。
德国一家网络公司负责人埃茗说,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失去控制”,从一定意义上说,用户和国家遭到互联网的“绑架”。埃茗认为,“网络监管从来都是必需的,没有监管的自由就是放纵,就是自我毁灭。”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学教授安德斯?鲍威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民众对网络的认识经过了“谨慎—迷恋—依赖”三个阶段,今天网络已成了很多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乃至网民也作为一种特殊且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存在于社会生态之中。因此,网络监管必须提上日程,即网络不能成为“超越法律与道德的纯自由世界”,这越来越成为共识。虽然仍有一些人对此观点不认同,但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当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影响力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时,就必须加以限制,以保证良性秩序的实现。以图书等出版物为例,当它最早只在少数人之间流行时,是没有对其内容、版权的任何约束的,但当出版物流行于整个社会时,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便应运而生。同时,出版物的监管并非“普世性”的,即各国都有不同的出版物监管规则,例如美国不允许有关宣扬“基地”组织思想的出版物发行,没有一个国家对分离主义思想的传播会坐视不理。鲍威尔说,网络也会走向一条“非普世性监管”道路,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对网络进行监管,即一些国家口头上宣称的所谓“绝对自由”的、“普世性”的网络世界并不存在。(记者 青木 陈小丫 陶短房 田平沙 王 磊 谢戎彬 王 燕)
- 2010-07-12谷歌无处不在:进军在线旅游市场
- 2010-07-11世界最大“飞机墓”被曝 变形金刚2取景于此
- 2010-07-11谷歌中国ICP牌照通过年检
- 2010-07-11谷歌中国ICP牌照通过年检
- 2010-07-09谷歌出现神秘病毒视频受网民追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