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澳门黄金城赌城:|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正文
分享到:

【脱贫攻坚在凉山】藏在贫困地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8-10-29 19:24:1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   图为彝族女子展示织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   除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布拖县的传统彝族文化还有讲述彝族女人一生的歌曲表演--朵乐荷。

  图为勒古沙日正在制作银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摄

除了独特的服饰文化,布拖县的传统彝族文化还有讲述彝族女人一生的歌曲表演--朵乐荷。彝族女子围成一个圆,撑着黄伞唱起歌,一人领唱众人和,通过歌曲来讴歌女性的伟大。

此外,还有与银饰制作技艺并列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的口弦制作技艺。彝族口弦音乐将对语言声调的模拟编成音乐旋律,由竹子刻制成类似风琴簧片样的乐器——口弦演奏出来。口弦也因简易方便而成为彝族几乎人人会的乐器,彝人空闲时都会把它取出来练习或演奏。

彝族祈福时的毕摩、苏尼舞,庆丰收时的达体舞,彝族民歌阿都高腔,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都是布拖县非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目前,彝族的许多非遗文化都已经走出了大凉山。勒古沙日于2010年5月19日受邀赴中国台北参加彝族银饰手工制作技艺大展演,毕摩、苏尼舞的表演者也被邀请至外地进行表演。相信在未来,布拖县的非遗文化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带领布拖县人民一起走出大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梁木)

更多>>相关图片
澳门黄金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